设备商应进军合同能源管理新“蓝海”
发布时间:2011-07-25文章来源:51aspx
记者近日发现,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通信行业已顺利起步,中国移动去年召集各地公司专门召开了合同能源管理培训会,并在湖南等地开展了试点,其中湖南试点规模达到1000多个基站;而中国联通去年也在广东、山东进行了试点。一位联通人士表示,虽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效果显著,能有效推进国家节能减排,但是各个传统通信设备商却对此重视不够,目前只有诺基亚西门子通信、华为等个别企业较多地参与进来,很多设备商并没有推出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。
部分电信设备商不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有多个理由,一是需要在前期进行较多设备采购和技术研发的投资,投资量大,回报周期长,收益非常低。二是电信设备企业都比较擅长于提供通信设备和通信计划,对这种涉及商业合作的模式并不是很擅长。三是该模式并没有在通信行业成熟地应用起来,设备商对此投资还有些犹豫。
事实上,这种新的节能模式在通信行业的春天已经到来,电信设备商不应该将这块“蛋糕”置之不顾,原因有以下几点。
首先,外部形势很好,未来发展空间很大。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估算,2010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增速保持在30%~40%,未来行业市场容量达4000亿元,发展空间非常巨大。而在通信领域,国内三大运营商有着规模巨大的网络和不断增长的能耗压力,迫切希望设备商可以一起进行该模式的推广。
其次,税收政策优势。去年4月2日,四部委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此后,国家从资金、减免税、财务核算制度以及融资等方面都给予了节能服务公司支持。例如在税收方面有“三免三减半”,另外发改委和财政部也共同拿出了20亿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。
再次,电信设备企业相比其它节能公司有巨大优势。据了解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从76家增加到782家,但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,大众认知程度不高,不能得到用能企业、银行的信任。而电信设备商大多数都是大型企业,在资金和信誉上都有优势。
最后,通过提供该服务,可以加强与地方运营商的联系,促进通信设备的销售。作为与运营商联系紧密的企业,电信设备商在技术上和设备节能上非常有优势,对通信设备节能方式有深刻理解,通过该模式合作,不但帮助运营商实现有效节能,提供运维服务,还能在今后的设备替换、升级中由于对该片网络设备的了解占得先机。
如此看来,电信设备商若紧紧抓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这个机遇,未来必有大的收获。